今天是:

 

cveqc

  当前位置:首页 >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稿件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07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潜移默化陶冶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 靳尚谊

在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几位老教授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美育工作做出的指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落实的。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和高度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期参与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工作,看到了这么多年来,美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发展。我们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基层的学校没有美术课,教师也没有,现在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美育的根本是让我们的年轻人懂得美、陶冶心灵,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要通过美育让我们的青年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在于做好教师队伍的工作。我们的美育工作教师,本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在做人上也应该是美的、优秀的。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教育,通过教师的知识和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做好美育工作是高等艺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要开展美术教育工作,更要创造优秀的、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陶冶公众心灵。我们在艺术创造中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这也是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肩负的使命。

坚持以美育美传统 创造美育英才环境

清华大学 王希勤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担负着“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任。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美育美的传统和美育英才的环境。

尽管学校在美育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对照总书记的要求,美育工作依然是我校人才培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审美情趣的多样化、校园生活的网络化、学生来源的国际化等因素也都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学校将加大对美育工作的投入。

第一,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相关学科院系以及艺术教育中心、学生艺术团的作用,建设高水准的美育队伍,打造高质量的美育课程。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打造最美校园。真正实现以美育美,培育美好心灵。

第二,充分发挥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的作用,通过系列戏曲赏析与实践课程、京昆艺术名家讲座、工作坊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戏曲美的同时,通过综合审美体验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加大对“未来实验室”的投入,促进艺术与科学、技术、人文交叉,激发“原创性、交叉性、颠覆性”无疆界创新,促进人类认知、交互、逻辑产生变革,探索人机物融合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四,进一步加强“社会美育”学科建设,大幅度提高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发挥清华大学的引领作用,通过凝聚大家的智慧和能力,认真研究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育方式和方法,带动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争取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整体提升社会美育质量和水平。

寓美于教融美于学 培养未来卓越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 郑萼

目前,北京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一半以上是首都师大培养的,我们毕业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将直接带动和影响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将美育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培养全面领悟美育、善于实施美育的未来卓越教师,意义重大。

目前,融课程教学、理论研究、艺术实践和校园美育活动于一体的美育合力已基本形成,较为丰富的美育资源、广泛多样的美育实践,为学校持续深化美育育人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一是继续充分发挥人文艺术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强化师范生审美能力培养,精心培育美育师资,助力中小学美育特色发展。

二是坚持“两通道、两结合、两促进、两服务”的美育工作机制,建立提升师范生、艺术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两通道”;实现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两结合”;力求美育教学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促进”;推进中小学生美育养成和基础教育师资专业成长的“两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有学科依托、有特色平台、有大师精品、有服务贡献的“四有”美育工作体系,深化全员美育协同工作机制、发挥美育服务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美育教学与实践。

四是深入开展美育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推动新时代新形势下学校美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建设校园文化文艺 发挥教师骨干作用

中宣部文艺局 汤恒

我体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一是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校园文化文艺建设,不断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塑造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推动戏曲、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新时代校园歌曲创作演唱活动,大力开展学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推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美育环境,以美养心、以美育德、以美启智,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二是要发挥教师在文艺创作方面的骨干作用,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包括美术教师在内的广大艺术教师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就要发挥好学校教师的创造才华和艺术才能,搭建好平台、创造好条件、提供好保障,引导和支持他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扎根时代生活,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三是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加强艺术教材建设,夯实以文化人的基础。教材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新时代美育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教材体系。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把改革开放以来的美育实践成果提炼好,形成系统化、学理化、体系化的理论成果,把美善寓于求真之中,传思想、传方法、传做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力推美育内涵发展 不断提高美育质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政府 李强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以“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为契机,以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在逐步强化资源保障、深入推进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操作性较强的“三型体系”,力推美育内涵发展、提高美育质量。

一是发展“融合型”美育活动。将美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融合发展,将美育与各学科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乡土民俗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推出“草龙舞”“哪吒闹海”“功夫扇”等特色美育活动。

二是研发“参与型”美育课程。遵循“校校+人人”共同参与、“普及+提高”目标并进、“教师+家长”资源互补等原则,将本地特色文化深度加工,因地制宜开发“川剧”“面塑”“糖画”等特色选修课程,建设校园艺术实践工作坊,组建泥塑、剪纸、沙画等社团并课程化开展活动,构建美育必修、选修、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参与型”课程。

三是实施“展示型”素质测评。坚持“以评促学”工作目标,采用“校测+区测”“笔试+面试”“普测+抽测”“人测+机测”相结合,常规性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基础知识测试部分紧扣教材,现场面试技能展示才艺。通过家长义工课程、乡村(校园)少年宫、期末班级艺术成果汇报会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向家长、教师和同学展示,计入“校测”。将素质教育综合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小学占考核比重40%,中学占20%。翠屏美育工作经验连续7次在全国交流,接待了260余个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来访。

继续深化美育改革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朱建民

作为一所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美育的中学,北京三十五中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指示,继续深化美育改革、发掘美育价值,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

一是课程目标:“立志·成人”。“立志·成人”是三十五中美育课程的根本。其中“立志”就是通过美育课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融合,这正是三十五中“立德”之体现。“成人”意味着尊重和成就学生个体的生命独特性,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校设计以“提升和滋养生命”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帮助学生成为胸怀大志、向上向善的人,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创新教学:品“中国”内涵,凝“志成”文化。95年的办学历史,是三十五中最宝贵的办学资源之一。学校以校史和优秀校友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志成英才》《少年邓稼先》《少年王光美》等多部植根学校发展历程、反映校友精神风貌的话剧,形成了“志成”系列课程。

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颜色、样式到质地都书写着“中国风”。依托志成书画院、志成国学馆以及民乐博物馆等平台,我们开发中国花道、茶道、棋道、书法、金石篆刻等课程,让学生们在中式建筑中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环境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三是资源整合:聚焦成长,凝心聚力。学校引进各领域既懂专业又懂教育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美育的又一支生力军。目前,“吴灵芬教授指挥工作室”“娄师白书画艺术学校”等研究会已落户我校。2010年,我校携手昌平二中和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组建了北京金帆百人华乐团,形成了城区与郊区、中学与小学“手拉手”美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教育教学贯穿美育 艺术创作突出美育

中央美术学院 范迪安

作为专业美术学院,我们要更多思考如何担负起新时代美育的使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在学校工作新的规划和实践中,切实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

一是要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美育。学校美育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培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练就卓越的专业能力。美育有教育的共性功能,更有心灵之育、情感之育、人格之育、创造之育等独特功能,我们要从美育的角度审视如何培养新型的艺术人才。

二是要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美育。中央美术学院作为美术创作的国家队,要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创作反映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前进、人民的心声、艺术的创新,绘就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传世之作,让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新时代美育的丰富内容。

三是要在服务社会上彰显美育。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任务,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使大学的人才资源、创新资源、成果资源向社会输送,艺术院校还要自觉承担起美的输送,美的服务。中央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了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四大学科群,从美好城市到美丽乡村建设,从艺术作品的公共传播到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都要贯穿美育意识,在社会美育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

四是要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加强对美育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建设任务、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中华美育精神在美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推动杰出人才培养 重视文化经典教育

北京大学 叶朗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以及总书记这几年关于美育、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系列讲话,视野高远,内涵极其丰富,下面就其中的三个问题,谈一点我学习的初步体会和认识。

一是关于美育和杰出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时代是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美育和艺术教育在这里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过去不怎么提,现在应该明确地、突出地提出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钱学森先生和季羡林先生在晚年一再强调,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了培养杰出人才,我们的大学必须实行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原因。

二是关于美育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美育传统至少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重视。第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中华美育传统的这个思想在今天非常有现实意义。第二,中华美育传统十分重视遵循教育的规律,总书记的信中所说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感到作业压力太大,每天下了课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精神十分疲惫。这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三是关于美育和文化经典的教育。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我们决不能引导学生远离经典,更不能引导学生抛弃经典。要下功夫使我们的学校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

以法立美以培促美 倡导尚美社会风尚

中央音乐学院 周海宏

如何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美的重视具体落实到教育实施上,如何倡导尚美的社会风尚,如何引导爱美的人生观,塑造审美趣味高雅的国民,建设美好社会、美丽中国,是需要细致落实的宏伟工程。我在此提出几个不成熟的具体建议:

一是以法立美。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而且迫切需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加强美育。学校美育的法律法规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修订和制订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当下中国综合国力相当的国民基础教育中的美育标准和制度。

二是以培促美。广大的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校长是学校美育的管理者,广大的学校教师是学校美育的施教者。这些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同美育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建议加大加强此群体的美育培训。

三是以境尚美。校园文化环境最能直观地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美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审美追求。在此,提出“美育校园”的理念——即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对从幼儿园到大学各阶段、各层次的学校提出环境品质的建设要求,不仅仅是干净、卫生、整齐划一,更需要有审美品味和设计布置。

四是以师育美。我们要明确 “艺术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类高等专业与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表演型”向“教育型”扩展;要求在专业院校建设与开设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求高等专业艺术教育院校,打破“竞技”取向、“明星” 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事业观。

五是以行践美。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仪表、言行管理,杜绝教师邋遢、不修边幅和语言粗俗等不良现象,树立新时代良好教师形象。

促进美育均衡发展 打造地方美育特色

江苏省教育厅 葛道凯

我们将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立足江苏实际,彰显江苏特色,全面构建江苏学校美育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以落实艺术课程为基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基础教育在按标准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每所中小学都创造条件开设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课程。普通高校均开设音乐、美术、书法、戏曲等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并将学生获得2个艺术类学分方可毕业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配齐配足艺术师资。为化解美育师资缺口问题,江苏从2014年起要求每年招聘中小学艺术教师不少于1000人,2017年实际招聘1700多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中专职教师比例不低于50%。再其次,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设立“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高校公共艺术师资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大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和艺术教师微课大赛。

二是以农村艺术教育为重点,促进美育均衡发展。首先,出台政策树立样板。扩大艺术师资定向培养规模、举办兼职教师培训,建立美育协作区、名师工作室,开展支教、走教,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等。其次,加大投入满足需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实施以艺术体育器材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使全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办学标准,并建设一大批乡村少年宫,满足农村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需求。

三是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打造江苏美育新特色。首先,传统文化润泽校园。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南京云锦、苏州昆曲等传统文化,纷纷进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次,高雅艺术引领校园。创新性地以面向社会招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师生免费欣赏高雅艺术。今年省财政已下达采购专项经费1600万元,全年演出170余场。再其次,艺术活动激活校园。每三年举办一次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每两年举办全省高校师生美术设计展以及全省中小学教师美术展。

与美相伴向美而行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周玉玲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为我们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将做到四个坚持下功夫: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在塑造心灵上下功夫。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通过美育,提升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丰盈学生创造美的情感,塑造学生心向美的人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二是坚持面向全体,在改进美育教学上下功夫。坚持一个“贯穿”,两个“全体”。一个“贯穿”即把德智体美劳整体育人目标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之中,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两个“全体”,一是全体教职工都要成为美育工作者,要把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依法保障全体学生享有优质美育的权益,在全区范围内开齐上好美育课程,建立以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学校美育教学。

三是坚持公平普及,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坚持内涵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美育协同机制,通过推进东城区“学区制”“学院制”综合改革,构建育人新模式,积极探索东城区中小学“戏剧共同体”建设,深入挖掘并合理配置优质美育资源。

四是坚持民族属性,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上下功夫。通过分类推进,将京剧、书法作为首批优秀传统艺术项目,将诵读、中医药、名人故居等作为首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融合课程丰富活动 戏曲艺术滋润童心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 刘俊彦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是一所建校不到10年的普通公办学校,建校之初就立志加强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校美育融入优秀传统艺术教育,立足河南戏曲文化特色,深挖戏曲文化精粹,发挥以豫剧为代表的戏曲育人功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戏曲传承为特色的美育之路。学校在今年年初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第一,加强校园戏曲文化建设。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将“戏曲进校园”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构建“无处不戏曲”“无时不戏曲”的戏曲校园,着力打造“艺苑戏曲馆”和“戏曲大舞台”两个戏曲教育主阵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戏曲教育场所。

第二,全面实施戏曲融合课程。将戏曲引进校园,课程落实是根本。学校将戏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中,创编戏曲校本课程教材,在每个年级开设了限定选修校本课程“艺苑戏曲”。同时,将戏曲元素融入各科教学,定期组织开展戏曲课程学科研讨活动,提升戏曲课程质量。全校学生每学期至少上4节戏曲课,普及推广戏曲知识,学习名家名段,真正做到“人人常听戏、人人学唱戏、人人唱好戏”。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校园活动。学校将“让每一位学生涵养艺术灵性”作为“戏曲进校园”的活动目标,每学期都会安排戏曲专场观演活动,并邀请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等戏曲名家到学校现场指导。全校师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全部学会了自编自创的戏曲操。组建成立28个戏曲社团,通过引导孩子画脸谱、观戏服、赏戏曲、议戏曲、唱戏曲,让他们充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